招聘官教你怎样找到好工作 应对招聘3要点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5-04 浏览

每个人都经历过找工作,怎么找?怎么把心仪的职位抓进囊中?在招聘者,怎么挑选应聘者?他们心中那把尺又是如何衡量每个忐忑的面试者?这里几位嘉宾,以她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没有意志,没有坚韧,没有技巧,没有综合素质……一份工作怎能轻而易得?

毕业于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的李冰,有两年工作经验。当时,公司看重她在搜集、统计、分析经济信息方面有专长,这正是以前秘书所欠缺的,没有想到李冰却在与各部门的沟通上遇到了困难。原来,作为秘书,她要催收部门月度工作总结,对一些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办,可是在很多部门经理那里,她都碰了钉子。几个部门经理干脆向办公室主任告状:这个李冰目中无人,竟然打电话给大家“最后通牒”,说到时不交,名单上报老总,还和考核挂钩,扣奖金!“什么时候我们上面又多了个副总?”李冰也很委屈,跟主任抱怨公司的管理太粗放,纪律松散,部门经理作风官僚,对该上报的计划、总结拖延,或置之不理,这让她根本无法汇总分析,工作阻力太大了!看来,双方还真有点针尖对麦芒儿的架势。如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与各部门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界面,是很难正常开展工作的。无奈,只好“忍痛割爱”。

应聘者说:以淘宝的心情“淘”工作

实习时我是在电视台。在跟着摄像一起跑了几个月新闻后,我渐渐明晰:比起跟影像打交道,我的强项更在文字上,因为我对挖掘事件背后的东西、人物的内心更感兴趣。于是我从已经看到签合同曙光的电视台那里掉头走开。我对自己说,去杂志社做记者。认定目标后,我的心态特别好,白天在网上找工作信息,太阳一下山,就出去吃喝玩乐,从不给自己施压。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我发现一根闪闪发亮的针――我认定那家杂志社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有个著名的实验讲的是,你通过四到五个人可以联系上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即使他在地球的另一半。我想的办法就是拐弯抹角找一个能引荐我的人,争取到与对方拍板人“短兵相接”的机会。哈哈,这个试验在我这儿也蛮灵的,通过几个未曾谋面的中间人,我终于得到了那家杂志编辑部主任的邮箱,还有她的MSN.接下来,我把精心准备的简历发过去,并且在MSN上请求她加为联系人。运气在继续起作用,对方没拒绝我,我顺顺当当就在网上见到了那位主任。我很礼貌地打招呼,告诉她我给她邮箱发了简历。对方总是说忙。我跟自己说,她是真的忙,不是拒绝我。我继续不时地上网在主任面前“晃荡”一下,希望她没有忘记看我的简历。终于,主任叫我过去面试。

我很放松、很真诚地去面试。面试的感觉挺好,觉得彼此气场也对。后来,主任让我试着完成一个任务――采访一位作家,她刚刚出了一本畅销书,写她和她的父亲,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我使劲把想问问怎么跟这位作家联系的话咽了下去,因为我想起刚才主任说到,一个记者要找一个被采访对象,上天入地都能把他找到,这是身为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我觉得我应该向她证明我有这个能力。我没有细细地问要求,她给了我几本杂志,之前我也认真看过杂志,我想我得自己去领悟这杂志的要求和风格。我也没有问交稿期限,因为我会最快最好地完成它。

我在心里对上天给我这个机会感激涕零,立马查那位作家的资料。她在美国定居,这次因为出新书回国,辗转在几个大城市。找个人难,找组织容易,新书的出版方一定有宣传的需要,他们肯定乐意为我联系采访她。果不其然,对方很热情,但悬的是,作家刚从上海回来,离开北京前的日程已经安排满了。时间是挤出来的,事情是安排出来的,我把这个真理传达给对方,并且以最集中的语言告诉对方我们杂志在女性读者中的影响力,对方答应帮助协调。

幸运再一次光顾了我!我接到了作家本人打来的电话,并且约好在她离开北京的当天采访。她的声音真是太甜美了。我快马加鞭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搜寻尽可能多关于她的资料,拟采访提纲,准备好相机和录音笔。万事俱备!

可到了约定采访那天,又生波折。我还没起床就接到安排作家行程的接待方电话,说因为前一项行程拖延了,马上要去录光盘,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了。我立马从床上弹起来,对方当然不会明白这个采访对我有多重要,我的语气柔中带刚:“我理解你,咱们相互理解,时间可以压缩,但一定要见到她。”对方表示再协调一下。我开始打作家的手机,一直不接,煮熟的鸭子哪能让它飞了?我立即往约定地点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追到她,在她今天离开北京之前采访到她。刚上出租车,不对啊,她怎么可能还会去约定地点呢。我打电话给安排行程的人说,你们在哪里录光盘?我去那边等着采访她。

对方沉吟了一下,让我稍等。几分钟后他给我回复说,作家半小时后在某咖啡馆等我。我一阵狂喜,出租车飞驰过去,我见到了那位作家,她比照片上还要美。我完全没有新手的怯场,采访就像聊天一样进行,有人老过来催,每次我们俩都相视而笑:“咱们抓紧时间。”采访结束,她狂奔而去的高挑的身影消失在我视线之外后,我的嘴咧到了耳朵旁,怎一个轻松了得!

第二天,在MSN上见到主任,她问我有什么困难吗?我心想,困难?还真不小,可是我已经搞定了!我没说什么,只是把奋战一夜写完的稿子发给了她。几分钟后,主任说你来报到吧,我高兴得往空气中挥了一拳。

整个过程,我感觉是一个坚强的意志憋足了劲儿督着我在行动,这种意志一直在自我暗示:过程和结果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已经呼吸到成功的空气了!好比淘宝,你见到喜欢的总是想方设法得到它,这其间有披沙拣金的渴望,有排除万难的意志,也有雨后彩虹的喜悦。

招聘者说:她为什么能“胜出”?

我的一个企业客户是一家电子科技公司,我曾经辅导他们建立了一些技术岗位的任职标准和能力素质模型,健全了人员招聘流程和测评工具库,以准确地评估应聘者,招到企业需要的、能胜任岗位的人才。

胡子惠是这家公司的招聘经理,最近找到我,说最近在招聘公司办公室秘书时遇到了困难。办公室可以说是整个公司管理运行的枢纽,秘书岗位在其中,看似没什么风头,不显山不露水,但它就像轴承里的润滑油一样,于无形中决定着轴承运转的顺畅与否。4个月来,经过简历筛选,人力资源部初试,用人部门面谈,几轮程序下来,曾经有两位人选进入试用阶段,但结果却不如意。

肖峰是刚毕业的新闻专业研究生,来了两个月,写的几篇大稿都得到领导肯定。而且,他工作积极,办事机灵。办公室主任正准备向人力资源部申请,提前结束小肖3个月的考察期,没料想,小肖提出了辞职。原来他联系到了理想的媒体,还是愿意当记者干专业。

所以,对于第三个人选,胡子惠就格外谨慎。我帮助她分析了前两次招聘失利的原因,设计了模拟工作实务的考察,对应聘者增加了公文写作、无领导小组讨论、压力测试等,从三个环节进行综合测评。

吴梅就是调整招聘策略后“胜出”的人选。吴梅30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曾在一家外企做过5年销售内勤,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了成人高考的企业管理本科专业。后来,因为结婚生小孩,她在家做了两年专职主妇,如今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公文写作的测试中,吴梅显示出了文科功底,行文规范,语言流畅,因为具备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文章能抓住要领。在压力测试中,她面对教官的“刁难”和形势的急迫,能快速理出轻重缓急的头绪,并且,针对不同角色采取了能让对方接受、又不失原则的沟通方式,避免了冲突。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吴梅的现场表现并不活跃,她既没有主动担任团队领导的角色,也没有在观点陈述中标新立异或滔滔不绝。但是,她却在没人安排的情况下,自觉做了讨论纪录,虽然没有太多言语,却认真倾听,还主动把一次发言机会让给另一位一直没机会参与讨论的成员。在一旁观察的办公室主任决定录用吴梅。

事实证明,吴梅很适合这个岗位。她做事井井有条,能够关注到细节,每次工作例会后都会整理一份会议纪要,并附上督办事项及相关责任部门列表,抄送给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经理作为备忘。而且,她很快就和公司各部门建立起顺畅的沟通。

应对招聘3要点

“知己知彼”。先了解招聘企业和岗位,然后衡量自身的优势、劣势,选择自己有经验、有专长、有优势的岗位去应聘。吴梅有多年的销售内勤经验,锻炼了她与人沟通并井然有序处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企业管理的学习经历使她具备了相关知识、技能和观念,这构成了她的综合优势。

调整自我,努力融合。来到新的企业和团队,要细心观察、体会它的文化和氛围,对自身做适当的调整。要知道,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员工,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就业的能力。通常,用人单位不仅从应聘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判断她是否胜任岗位,还很重视在面试中观察其综合职业素质。比如,是否自信,是否有可塑性,言谈举止是否得体等。只有注意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补充,这是确保你始终拥有职业能力的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笨鸟官方QQ群:求职群89399435 媒体求职群50381899 职场群89399570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