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考上硕士毕业求职遭年龄歧视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5-04 浏览

  来源:央视《大家看法》供搜狐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

  硕士农民工之梦想边缘

  记者:徐金琪

  摄像:李 立

  导视:

  寒窗苦读,38岁的农民工考取硕士;

  滕振国: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你不是滕振国嘛。

  记者:一下成名了。

  滕振国:我说是,也瞒不住了。

  手捧学历,42岁的滕振国重操旧业;

  滕振国:直接年龄就把你卡死了,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研究生35岁以上,你再有能力也不要,是不是?

  从终点落回起点,从沸点降到冰点,梦想离他到底有多远?

  《硕士农民工之梦想边缘》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滕振国:考研当初最直接的想法或者说是动力,那就是说要找一个好的工作,改变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命运。

  解说:他叫滕振国,今年42岁,是家住河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在河南,滕振国可是个名人,他26岁自学大专,34岁自学本科,38岁时又考上了国家统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本以为可以就此改变命运,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硕士毕业以后他依旧是一个农民工。许多用人单位一听说他年龄超过40岁,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他。

  腾振国:这种情况一直非常气愤,我也承认我自己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后来又打工,也可能受性格和能力的限制,我可能不适应高校工作或者是公务员的工作,我也承认,但是你用人单位你了解我吗,你知道我没有能力吗?我没有能力你怎么知道的?

  演播室:这里是大家看法。滕振国考研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以改变他自己的命运,但是取得硕士学历后,他并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从前是农民工,现在依然是农民工,只不过,现在被别人称作:硕士农民工。

  滕振国的妻子说:这书算白读了,三年学白上了,再说你想想,算一笔帐,你上学的时候还得花钱,又挣得少,你算算,一月就一千块钱,一年少挣12000块钱,三年也少挣三四万块钱。

  解说:她就是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说起滕振国考研究生的事情,她就感觉很辛酸。丈夫虽然是硕士毕业,但是并没有对他及家庭的命运有什么改变,这是全家人所没有想到的。然而想想滕振国求学的经历,也真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滕振国的妻子:那时候在农村,条件不好,我发牢骚,我说意思是你去外面赚点钱也行,老是看书。

  解说:滕振国的妻子冯俊梅说,自打1995年她嫁入滕家以来,对丈夫的印象就是除了看书还是看书。当时,因为看书占用了很多干农活的时间,承受家里过多负担的妻子经常和他发生争吵。

  滕振国的妻子:我们两个为这也吵架,我脾气不好,他脾气还好,不过我发脾气了,他也不作声,我是反对。

  解说:面对妻子的反对,滕振国还是坚持着攻读自考大专学历,在1995年当年,滕振国拿下了自考大专学历。滕振国对记者说,他从小生活在河南汝州市的乡下,高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种地卖菜,但是从心里讲,他不喜欢这种农家生活,因此他要坚持读书考学历,一门心思靠读书跳出农家院。

  滕振国:因为我们始终是种菜卖菜,我什么时候不种菜,不卖菜了,而是我有工作,然后整天陪着老婆去菜市场买菜,那种生活那就是说那时候才叫命运改变了。

  解说:然而,虽然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是很快他发现,手中的学历无法实现他的梦想,因为他想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才发现,自考类的大专学历没有资格报考。于是在妻子冯俊梅苦口婆心地劝告下,夫妻还是以种菜卖菜为生。从1995年至2002年,七年的田间劳作让他心里隐隐作痛,他越来越感觉到这不应该是他的生活。

  滕振国:我那时候戴个眼镜,个子又瘦,就是面黄肌瘦的,戴个眼镜在农田里干活那种情景。

  记者:为什么那么难忘?

  滕振国:很多人笑话,自己农田种得也不好,对比邻居来说,好象也是由于你这个地没种好,你的生活肯定跟邻居相比差别很大。

  解说:2002年,滕振国夫妇通过同学介绍到江苏某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打工,滕振国做起教学楼的物业管理工作。天天看着大学校园里学生,滕振国继续攻读学历的念头被激发出来。2004年,得知专科学历也可以考研,滕振国又开始计划用5年的时间考取研究生学历。当时,滕振国要考研的消息,引起许多人的冷嘲热讽。

  滕振国的妻子:现在我有个同事在那边,也不知道是带笑话还是讽刺的口气,他要能考上研究生了,我去大饭店请他吃一桌,是不是有点讽刺的那种话。我当时是想,肯定不好考,我是这样想的,没想着让他考。

  解说:妻子并不支持丈夫继续读书,但是滕振国却执意要去考学,两个人经常吵闹到一起。妻子说,她不是不支持丈夫上进,而是家庭经济状况拮据,自己一个人苦撑不下来。而且丈夫光顾读书,根本很少照顾她和孩子,让她很难感受到家庭温暖。

  滕振国的妻子:人家别的男的,反正要是没事的时候,替老婆干干活,他从来不替我干活,有时候去外面买点菜,烧点饭。我们吃饭很简单,没有什么好的,吃饱就行。

  解说:然而,滕振国还是坚决要考研究生。于是一边打工,一边求学。这是滕振国在自己博客上留下的一张照片,在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兼办公室里,滕振国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书桌只能在床上看书。有时候,他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出屋。为了省钱,他从来都舍不得吃肉。对于这个月收入不过千元左右的家庭而言,滕振国是顶梁柱。他不想办法多赚钱持家,反倒一门心思要读书考研,家里什么事情都扔到一边,这让妻子冯俊梅越想越生气。

  滕振国的妻子:在家的时候,别人问我,都说过,我跟邻居们说他经常看看书,别人说趁他不在家,把他书给烧了,我想烧,心想也没烧,没烧,不过后来我把它给卖了,为那事我们两个还吵过架呢。

  演播室:生活上的苦只是一方面,滕振国说,当年高考时落下了神经衰弱症,一直在折磨着他,每当学习压力一大,他就开始剧烈的头痛。看到丈夫那么执著地读书,妻子表面反对,实际上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之后2005年,他报考海南大学研究生,失败。2006年,滕振国终于成功了。

  解说:2006年,38岁的滕振国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研究生,终于圆了多年的读书梦。看到录取通知书,滕振国喜出望外,关心滕振国的人们也开始奔走相告。

  滕振国:拿到之后,首先老师争着看,然后看了之后,很快领导又知道了,领导知道以后,事情就更热闹了,他们通知学校的宣传部,然后宣传部又马上给电视台报社打电话,那段日子。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我们之前是同学,考上之后,我觉得一个农民工考上研究生很不容易,当时这样来报道了,报道之后,也有很大反响,当时报道以后,他在我们汝州,在平顶山,很多学校请他去演讲,一些失学的孩子,包括家长都认识到孩子辍学不对,又把孩子送到学校,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解说:38岁的滕振国,从一个农民工摇身一变,成为公费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一下就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十大新闻人物”、“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他的故事还被改编为小品,出现在当年汝州市的春节联欢会上。众多掌声和敬佩的目光聚集在滕振国的身上,这让滕振国夫妇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们似乎看到命运改变的那一天。

  滕振国:报纸上反正也有新闻报道,电视台天天播放,因此我们汝州市可以说整个汝州市很多人,他们都知道。因此我到寒假回来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你不是滕振国嘛。

  记者:一下成名了。

  滕振国:我说是,也瞒不住了。

  滕振国的妻子:那时候就想毕业了,要是找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那时候就有这种想法,我感动,已经成了十大杰出青年,是我们汝州市杰出青年,打着横幅就是向滕振国学习。

  解说:在众星捧月之中,滕振国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一个重大转折,命运也许从此就会得到改变。当时他感觉就业形势还好,自己研究生毕业后去向应该不错,如果找了一份公务员或者大学教师这样的工作,自己和家人的梦想就算实现了。于是,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滕振国走进重庆师范大学。

  滕振国的妻子:他去上学,一下子我们家又穷了,你想一想,我儿子跟我婆婆两个人在家上学,他去重庆上学,我一个人江苏,我那时候几百块钱。

  解说:虽然丈夫考上研究生并且获得荣誉,成为名人,妻子也感到了脸上有光,但是,这段日子没有维持太久,现实生活的压力就让妻子犯了愁。在滕振国读研究生的三年里,滕振国的学业和一家四口的生活,都靠他妻子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勉强维持。滕振国的妻子知道丈夫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基本每个月还是要有几百元的花销的,于是她下定决心苦捱着这三年,苦盼着丈夫三年学成,走上社会,以缓解全家人的生活压力。

  滕振国的妻子:你想我婆婆说过一句话,说的我泪都想下来了。她知道我们眼看着没钱,穷,她说我在家没事,只要有面粉吃就行了。

  解说:正因为深知家人的不易,滕振国在学校读研非常努力,获得过学校的学术一等奖,也获得学校的奖学金。踌躇满志的滕振图准备毕业后到社会上大展宏图,然而,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发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

  滕振国:那是因为我我第一年读研的时候,听说研究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直接给安排科级干部,人家不用参加笔试和面试,后来听说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再后来既要笔试又要面试,再后来干脆就不招人了,对我们当地来说就不招人了,所以这种情况就是一年不如一年,这种就业状况。

  演播室:滕振国说,按照他所学的专业,按理说,在毕业之后应该可以找到一份高校老师或政府公务员的工作。于是临近毕业之时,滕振国就家乡政府及河南境内的高校去打听招聘的情况。然而相关负责人告诉他,他不符合招录条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原因。

  滕振国:年龄问题他们说年龄偏大,还不是说很大,而是说的很委婉,年龄偏大,因为网上他们用人单位要求的是35周岁以下,有的要求是30岁以下,有的甚至还要求硕士毕业28岁以下。

  解说:记者随机查询了河南省等地事业编制招聘的启事,发现各用人单位对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最高限一般为35周岁。正是由于年龄方面的限制,许多用人单位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滕振国。滕振国感到非常迷惑,如果基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考察他没有过关,他可以心服口服。但是基于年龄偏大的原因就对他一票否决,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当家人和朋友得知滕振国的这种遭遇后,也深深地为他感到不平。

  滕振国的妻子:有的部门招老师、公务员。都是说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你像我当时是这样想,当然我也有点抱怨,我心想,你比如说我考研究生的时候你给我限制的年龄是38,为什么我研究生三年毕业了,是不是41岁的人我已经老了,没用了,再说这社会是不是给每个人一个机会,每个人都有平台上。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你规定40岁以前可以考研究生,你就不应该规定35岁这个就业门槛,这也耽误了他应该有个好工作的去路,这是政策上的不配套,更重要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从人家自身考虑,但是咱不能说人家用人单位有啥错,国家在鼓励大龄就业人员的政策上落实的不是很到位。

  解说:滕振国认为,某些用人单位或者某些岗位对年龄进行一定的限制年龄或者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大部分单位对年龄进行绝对化的一刀切式的限制,这对人才的使用方面就显得非常不合理。

  滕振国:我觉得好象我们国家和党的用人政策,就是说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现在没有一点灵活性了,直接年龄就把你卡死了,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研究生35岁以上,你再有能力也不要,是不是?我跟你说任人唯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人36岁了,意思是说你再有才也不要了,是不是?

  解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滕振国硬着头皮与江苏某高校的领导商量,重新回到原单位重操旧业,继续做物业管理员。回到原岗位,滕振国感慨万千:自己奋斗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滕振国:那时候心里确实是不美,因为确实本身不想去,后来没办法了,又去了。去了以后呢,反正是想着别处也没有更好的工作,只有珍惜目前的工作了,大致的想法就是说老老实实地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以后再等待机会。

  解说:情绪低谷时期的滕振国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遇到老同学樊建伟,樊建伟是《平顶山晚报》的记者。当他听说滕振国的求职遭遇后,便以《农民工硕士的尴尬就业路 42岁滕振国重当学校管理员》为名在2010年7月30日的《平顶山晚报》上发表了出来。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不是为了炒作他,一是同情,二是对现在的一些就业的门槛,其实对这个,我觉得一是不理解,二是想试图改变这个状况。不管年龄多大,他只要有想工作的热情或者说他的毅力,应该给他提供这个就业的机会,我的初衷是这个。

  解说:在此之后包括中国青年报等各媒体都纷纷跟进,在社会引发了对硕士农民工现象的争议。很多媒体记者也毫不隐瞒他们对滕振国求职过程中所遭境遇的同情。

  媒体记者:我觉得滕振国的遭遇,就是很多农村孩子的遭遇,很多高中毕业不了,高中毕业了,但是考不上大学,他们回去种地了,出去打工了,但是滕振国坚持下来了,只不过他在毕业以后一直没有好的机会,就是说这种坚持的精神很可贵,而且农村孩子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就是说机会很少,如果有机会,他肯定能把握住机会。

  解说:滕振国接受媒体采访,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重视。他不断鼓励自己,自己曾经越过许多困境,目前的困境也终将过去。

  滕振国:其实今后我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今后我的事业或者我的理想能发展到哪一步,我对我读书始终是无怨无悔,因为一个人,人生在世,他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逐渐地发现自己的价值。

  解说:无论怎么样,滕振国说从不后悔自己当年考研读研的决定,他给自己博客取的标题也是“明天一定会更好”。滕振国借此想向外界表示,最终要实现梦想的决心。然而,面对变化莫测的职场,面对限制年龄的规定,他的这个梦想真的会实现吗?

  演播室:如何看待“硕士农民工”滕振国求职尴尬的现象?

  演播室:进入八月以来,随着媒体的报道及网络的争相转,滕振国的名人热度再度升温。人们在关注硕士农民工求职无门的同时,更关注他的命运走向。热心此事的媒体和人们也在积极为他在想办法。分析他处的困境,寻找途径,八月以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进入八月来他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这些事情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他的命运吗?请明天继续收看大家看法栏目。

  主持人张绍刚:滕振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线考了研究生,但是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又被另外一条年龄线死死地卡住。让他连门槛都不能迈进一步。到底这位“硕士农民工”的求职尴尬,我们该如何理解?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两位:一位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顾骏教授,另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蔡定剑教授。喂,顾老师,“硕士农民工”滕振国的求职尴尬,我相信可能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求职者都遇到过:40岁了。但是现在滕振国想不清楚的就是,你允许我四十岁的人考研究生,凭什么找工作就限定三十五岁?您怎么解释这份尴尬?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允许考研究生和市场招收人才员的年龄限制,这不是一个标准。

  主持人张绍刚:不是一个标准。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不是一个标准。国家考虑到公民有学习的愿望,所以放低了考研究生的年龄门槛。但是从企业来说它是独立自主的。它得从用人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主持人张绍刚:但是对于滕振国来说,他就是心里面想不通,那我考了,现在你再告诉我找不着工作了,那不白考了?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关键就在于前面谁也没有告诉他,考了研究生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接受高等教育之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已经比比皆是。

  主持人张绍刚:大有人在。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尽管我很同情他。有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就是他觉得,我努力学习,学完了之后就会理所当然地得到回报。或者说理所当然地就应该享受某种政策上的保障,但其实今天的时代已经变了。

  主持人张绍刚:喂,蔡老师。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你好

  主持人张绍刚:对于滕振国来说,他似乎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年龄歧视。那么,蔡老师这究竟是年龄歧视呢?还是用人单位的自主录用权?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如果从目前中国的法律层面上讲,年龄歧视还没有被纳入到被禁止就业歧视的范围。现在我们中国的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禁止了七种歧视: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残疾、农民工、病毒的携带者。从就业歧视的概念上来讲,就业歧视就是说你这个单位用人应该是根据你的岗位的客观需要,而不应该根据那外在的、非能力的因素来决定用人。应该说从这个概念来讲的话,这个年龄歧视也作为一种就业歧视的种类。

  主持人张绍刚:但是蔡老师,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比如说,我就说您吧,您想找一个助手帮您,您肯定是要找一个二十一二岁、二十五六岁的人,因为他年轻、活力、能干。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那不一定。

  主持人张绍刚:不一定吗?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这是中国人的就业观念在这点上面有非常大的误差:“青春饭”。你看,都是用年轻人,其实年纪大的有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做那这个工作。中国人就是吃“青春饭”,使一个人感觉到,我三十岁,我四十岁,我就没有希望了,我就没有前途了。这个危害是相当大的。你看在一个用工平等的讲能的社会,我就看你能不能干好这个工作,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希望。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笨鸟官方QQ群:求职群89399435 媒体求职群50381899 职场群89399570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