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应届生发简历的四条锦囊建议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5-04 浏览

  大学生毕业分配前夕,家长、亲友们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出击、烧香拜佛找关系,学生们走马灯似的参加招聘会、进出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部求职——这段时间他们是城市中最忙碌的一族。

  小扣子是某部委领导的女儿,大学四年级应届毕业生,学校已保送研究生。但看到就业形势一年紧似一年,担心三年后找工作愈加困难,万一爸爸那时有什么不妙的变化,失去靠山的自己前途未卜,是否先赶紧找个工作栖身?小扣子找我咨询。

  我给她的建议是:读研究生。原因有二:一则,招聘应届生的单位比前些年有减少,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严峻的含义之一即是用人单位要求大大提高。本科生几年前是招聘队伍的主力军,现在变成最基本的条件,很多单位基本不要本科生;二则,就像歌曲中唱的“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未来的长路上父母不可能呵护终生,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立足唯一能够长远依靠的唯有自己的真本领。就算有关系罩着,招聘过程中表现太差,勉强用人单位接收也不是件容易事。

  一般来说,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两条路是继续上学和找工作。

  找工作时,向各单位招聘邮箱里群发个人简历效果甚微,因为求职的应届生太多了,单位只能接收极少量的人。可以尝试如下四条办法,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1.最大限度地利用父母亲友的人脉资源为自己铺路搭桥。不仅是找工作时有用,进入单位以后,这层关系还能在你刚踏入社会的懵懂青涩的职业生涯早期为你撑起一把保护伞。

  2.充分借助身边人的能量。如学校导师、师兄师姐、学院中读EMBA的商业精英、同乡等。现代大学里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年轻化的导师队伍早已融入商品社会的价值创造中,与市场化企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乡、同学是圈子的骨干力量,有权势的人帮忙推荐个工作易如反掌。在秀木掩映的著名大学校园里常可见职场奋斗疲倦或挣够养老钱的“白骨精”们,重新回到校园体验清新的学生生活。他们除了读书之外,仍不停止和原来圈子中的人的联络,如果他们能够出手相助,对于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无疑如雪中送炭。不过,他们不是亲人,他们愿意真心提供帮助的前提是他们发自内心地看好这个学生。

  清华大学的导师极力向人力资源部推荐他的女学生,问他为何如此卖力,他讲了一件事:两个班在运动会上产生摩擦,其中一个班的十几个男生把另一个班打人的几个学生关在楼顶教室几个小时。进入深夜时双方仍是剑拔弩张,一边不放人,另一边多名学生聚集在教室外,形势比较紧张。女学生是学生会主席,不顾双方情绪的激动主动承担起调停的责任,独自进到楼顶教室,以自己的聪明和雄辩的口才劝退了两个阵营。

  她无意间发现被打学生的毛衣破了,第二天就自己花钱买了件新毛衣,然后以打人学生的名义送给被打学生,双方平静下来相互认了错,重归于好,顺利地平息了此事。导师说:我愿意帮助她,这样的孩子推荐给谁,我心里都踏实。

  3.积极主动地出去找工作,参加校园招聘或参与社会招聘。不论最后结果如何,这是实实在在接触社会、追求自立自强的大好机会。

  经济形势好、用人需求大,校园招聘非常火爆。招聘计划大的企业一般在头年的十一月左右组成招聘小组,分赴全国七八个重点大学集中的省市,如陕西、四川、湖北、上海、福建、江苏等。

  在西安交通大学,华为公司、TCL集团、大唐集团等展开激烈竞争,开出非常优惠的条件争相吸引优秀学子。有学生手握几份意向书,谈条件的余地比较大。大企业校园招聘通常委托给中介机构,形式和流程比较规整,招聘宣导、笔试、面试等高度程序化。这样的招聘比较公平,走后门的极少,完全看自己的实力和表现。

  4.努力争取进好的用人单位实习,是很好的求职捷径。身在其中,先知道招聘信息、先入为主,可以借助关键部门负责人的帮助,近水楼台先得月。单位里几位实习生,临近毕业全想留下来,既解决大城市户口又获得如意工作,是每个大学生的最大心愿。有两个女孩经常结伴来人力资源部,询问政策和最新进展。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名额有限,一个女孩子知难而退离开,找别的办法去了。另一个女孩子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极力争取。虽然是实习生,她从来不把自己当临时人员,部门周末加班没有叫她,她知道后第二天一大早赶来,没有专项工作,她就帮助复印、接电话传口信、订餐等。部门经理对她印象很好,多次为她积极争取留京指标。

  实习生们在笔试、面试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多种优势,了解单位情况回答问题时比门外的竞争者更靠谱,而且面试官都是平时熟悉认识的,自然印象分不会打低。

  一旦步入社会,学生们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别。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悟性高,嘴甜脑子灵,不亚于已工作几年的人;而有的人娇生惯养或者比较封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状态。有的连邮件都不会发,复印几页纸用一个小时,不会做也不知道怎么向人求助。

  应届生毕业后命运差别很大,遇上一个好单位,能够解决户口、提供食宿,并且指定指导人定向培养。如果跻身人员紧缺的朝阳行业,指导人为了让新人尽快上手,一定精心教授核心技能,这样不出二三年,新人身价倍增。

  这样的好单位不多,大部分人找到一份从事低层事务的工作而已。大学生不断扩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时代,毕业后不失业是很多大学生的基本追求。

  应届生的工资水平基本在1500元至12000元之间,普通高校管理类、非通用型专业学生工资比较低,计算机、通讯专业硕博毕业后收入比较高。

  我招聘网络工程师时见到毕业后刚工作三个月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女硕士,工作于纳斯达克上市的大互联网公司,她说每月工资1万。我向这家公司HRD求证,她证实说:“是这个工资。她的条件一般,我们接收的应届生的月工资是1万到1万8。录取的学生经过六道考试,挑选出的学生素质非常好。”

  就像中国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一样,杰出的公司挑最好的学生,杰出的学生给公司最大的回报,公司和个人不断共同进步。而条件较差的公司招不到优秀人才,公司发展上不去,里面的年轻人也没有发展余地和机会。

  我的一位长年做CEO的老朋友,不同意考上二本的孩子上学,让孩子复读高三。他说:“你看看,哪个大公司、好公司的高管毕业于一般大学?都是北大、清华、哈佛、港大这样的名校。上学,就得上名校,工作,就得进名企。”

  学生本身的分化也比较严重,有些学生深知工作得来不易,非常珍惜,而有的人随心所欲,不知轻重,斤斤计较,非常招人反感。

  我曾经开掉过一个应届生。论能力和工作素质,他是不错的。但很快,我发现他有两个问题:1.他很热衷于议论人际关系,刚工作不久就在大大小小的是非间游弋。其实,他根本不明白他做的事,不明白说的话所涉及的人和事背后的真实情况。2.他为部门粘贴报销公出、加班打的票时,悄悄把自己额外搞来的票混在里面。

  “这怎么回事?凌晨3点多你才加完班回家?”我指着一张出租车票问他。

  “我那张票被司机撕坏了,他随便给我换的一张。”

  我又发现了一张凌晨3点多的打车票,还有他不到1公里也打车的票。

  “我看别人把办私事开的票加进来,我也这么做了。”他解释。

  “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还没有正式进来的新人。”

  我和他谈了一下午,我告诉他,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做好上班的准备。“我要给你一个教训,免得你今后遇到非常适合的平台时因你自己的原因失去而追悔莫及。”

  当我确信他真的理解我的苦心后,我目送他离开。

  毕业生上岗前应做全方位准备,利用上班前的空闲进行充分的思想、态度、工作基本能力的适应预习,这样走上社会才能减轻适应期的压力,及早融入工作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笨鸟官方QQ群:求职群89399435 媒体求职群50381899 职场群89399570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